发布日期:2024-09-15 23:08 点击次数:105
血管,遍布全身,血管按构造功能不同,分为动脉血管、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,血管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营养和氧气,如果血管狭窄,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供血减少,相应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也会减少。
两年前,她老公因为公司效益不好,被列入了裁员名单。
从母亲演出的小跟班
到歌唱演员再到音响设计师
他用精彩人生谱写音乐梦想
今天
一起去感受
音乐世家子李世康的台前幕后故事
人物名片
李世康,1942年生,曾任厦门歌舞剧院音响设计师。歌剧《阿美姑娘》、南音乐舞《长恨歌》等众多厦门歌舞剧院优秀作品,音响设计几乎都由李世康“操刀”。《阿美姑娘》《长恨歌》获文华大奖。音乐话剧《雁叫长空》《停一停,等等我们的灵魂》分别获第十届、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。
每天下午,鼓浪屿日光岩下,一座始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别墅内,82岁的李世康忙碌起来:关闭门窗、调试音响、半蹲着选取唱片……旋律流淌,他才坐下呷一口茶。
李世康和双胞胎哥哥李世安的名字
是他们的祖父起的
正如祖父期望的那样
他一直安康
年过耄耋,腿脚利索,嗓音洪亮
他将这归功于音乐
“音乐让人愉悦,身体怎能不好?”
作为鼓浪屿音乐世家,李世康家族四代人与音乐结缘。他本人的工作生活更与音乐紧密相连:参与家庭音乐会,研究音响,见证厦门歌舞剧院发展, 言传身教影响儿孙。著名音乐教育家、厦门大学教授李未明也是鼓浪屿人,与李世康是世交,“鼓浪屿有很多音乐世家,但像李世康家族,四代人接连不断投身音乐事业的,并不多。”
启蒙
儿时最幸福时光 与音乐有关
在鼓浪屿晃岩路43号别墅(又名“李家别院”),李世康(中)组织家庭音乐会,邀请亲朋好友感受音乐美好。现场,李世康不仅是音乐会的音响设计师,还参与合唱。(受访者 供图)
1949年,鼓浪屿人李芳洲从香港回到厦门。与此同时,他的夫人张佩琦也带着孩子们,从老家永春赶往厦门,一家人在鼓浪屿团聚。当时,李芳洲的儿子李世康仅7岁,第一次踏上鼓浪屿,并不知道,未来这座小岛将承载他的音乐梦。
据所学专长,李芳洲被安排到厦门市园林管理处工作,参与创建厦门华侨热带作物引种试验场(现为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,位于鼓浪屿西南角),后担任副场长。张佩琦任教于厦门师范学校。
“母亲会唱歌、弹钢琴,她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。”拿出母亲照片,李世康陷入回忆。小时候,母亲常用留声机放音乐,还邀请朋友来家里搞家庭音乐会,别人弹琴,母亲唱歌,“声音很好听”。父亲虽不懂音乐,但会在一旁静静欣赏。
每逢礼拜日,母亲去鼓浪屿三一堂参加唱诗,李世康则是小跟班。在大型清唱剧《还我河山》中,母亲担任女中音领唱,台下的他暗下决心,要成为歌唱家。
这些儿时最幸福的时光都与母亲、与音乐有关,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。“没有这样的家庭氛围,我不可能走上音乐道路。”李世康说,当时,鼓浪屿很多家庭也搞家庭音乐会,街坊邻里随便一喊,凑一起,就组成临时乐队。李未明同样是受益者,他深表赞同,鼓浪屿音乐气息很浓,推着他们走进音乐殿堂。
1960年,李世康18岁,和哥哥一起考入厦门艺术学校,学习声乐。1961年,厦门艺术学校整体转为厦门歌舞团(1965年改为“厦门歌舞剧团”,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又改为“厦门歌舞剧院”),他们是第一批职工。
“鼓浪屿夜莺”颜宝玲
是他的声乐入门老师
花腔女高音歌唱家、“鼓浪屿夜莺”颜宝玲是张佩琦的好姐妹。两家来往密切,李世康自然和颜宝玲儿子李未明成了玩伴。两人相约追逐音乐梦想。
当年,颜宝玲是厦门艺术学校声乐老师。李世康想报考该校,每周末去颜宝玲家上课。在李世康记忆里,平时,颜阿姨优雅美丽,爱说爱笑,温柔大方。
“但上课时,颜阿姨特别严格,一丝不苟,不因为我是朋友家小孩降低要求。唱不好,不给上台。”李世康说,她上课,先练音符,再教唱歌,布置的歌曲从头到尾唱给她听,哪句音不准,反复帮助校正。
对这份严格,李世康至今感激,“唱歌要从头唱到尾,要一丝不苟唱完。做事也要有始有终,这点我终身受益。”
转型
男高音歌唱演员成了音响设计师
在厦门歌舞剧院,作为音响设计师,李世康在岗位上兢兢业业。(受访者 供图)
李世康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男高音歌唱演员。无论是独唱,还是与他人组合进行二重唱,李世康的演出都颇受好评。“当时,一心想唱歌,享受聚光灯下的感觉。”就在他追逐歌唱梦想时,突然,命运猛地将他推向另一条道路。
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单位原来的音响设计师意外离世,领导综合考虑,想让李世康从台前走到幕后,成为音响设计师。“之前,音响设计师忙不过来时,我常去帮忙,对音响较熟悉,但事发突然,自己独自操刀,压力很大。”李世康说。
转型谈何容易,李世康逼自己离开舒适区,查资料、做试验,慢慢摸索,“万幸学生时代,有自制‘土炮’音响的经验,上手快”。儿子李旭东对父亲的钻研劲头,印象很深:常看到他在家里捣鼓音响设备,焊接、组装、连线……一忙就是好几个小时,攻克一项技术难点,就兴奋得手舞足蹈。
对音响设备的爱护,他也“入了魔”。每场演出完,他顾不得休息,总要先对设备检查保养,用酒精消毒话筒,擦了又擦。回南天,空气能“拧出水”,他就用大灯对设备除湿。厦门歌舞剧院原院长王福立说,一次在广场演出,阵雨突袭,李世康心疼坏了,立即脱下西装,盖在设备上,自己却被雨水弄得有点狼狈,“如此呵护下,(他)管理的设备,用了二十年,仍运转如初。”
然而,在李世康看来,这是基本功,音响设计的关键在于懂音乐。他说,要靠音乐的耳朵,敏锐分清各类音色,利用调音台将每个乐器、歌唱演员的声音,调得跟原来一样,配合灯光等,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。
据悉,歌剧《阿美姑娘》、南音乐舞《长恨歌》等众多厦门歌舞剧院优秀作品,音响设计几乎都由李世康“操刀”。《阿美姑娘》《长恨歌》获文华大奖。音乐话剧《雁叫长空》《停一停,等等我们的灵魂》,分别获第十届、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。
见证
厦门歌舞剧院发展 他与有荣焉
李世康使用家中的音响系统播放音乐。
2002年,李世康退休,作为顾问,又在厦门歌舞剧院服务十多年。
“相伴四五十年,(厦门歌舞剧院)就像家人。”如今,李世康离开“老伙计”,在鼓浪屿安享晚年。每每提及,他仍一脸骄傲,对其发展,如数家珍。
作为厦门歌舞剧院发展的见证者、参与者,李世康自觉幸运,介绍道:“1958年之前,厦门艺术学校在老的人民剧场,中山路附近,没音响设备,只有一个空场地,地板还是破烂的。1959年,由于台风,学校搬到现在厦门南乐团所在的地方,2层楼房,有个小剧场,多了几台音响、灯光等舞美设备。”
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更名后的厦门歌舞剧院搬到如今的地方,大楼变成4层,音响等设备更加先进。随着硬件升级,节目单也更加丰富了,原来只有音乐、舞蹈,后来陆续增加了歌剧、话剧、音乐剧等。李世康说,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一个月没几场演出,后来,有时一天三场,场场爆满,《雁叫长空》等音乐话剧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。“剧团去外地巡演越来越多,老李一去一个多月。”李世康的妻子洪丽娜说。
去年,听闻剧院又升级部分音响设备,李世康格外高兴,跑去看。摸着世界顶级设备,他眼眶湿润,望着台上台下忙碌的年轻身影,喃喃自语道:“你们比我还幸运呀。”
传承
四代人接力 守护同一个音乐梦
“你们要让旭东学钢琴,学音乐。”这是1982年张佩琦临终前,对李世康的嘱托,她期望音乐梦想,在孙子(李旭东)身上传承。
然而,在李旭东印象中,父亲并没刻意要求他走音乐道路,“完全是耳濡目染,渐渐地对音乐产生兴趣。”李旭东儿时的幸福时光,同样与音乐有关:父亲常会邀请热爱音乐的亲朋,搞家庭音乐会,大家唱歌跳舞,弹拉乐器,欣赏唱片……
李世康在家研究音响设备,李旭东在一旁当小学徒,扶线路,拿焊锡,递螺丝……“并不懂电子设备原理,但音响‘发声’了,很有成就感。”李旭东说,正因如此,后来他也考入厦门歌舞剧院,成了一名音响设计师。
传承的故事在继续。鼓浪屿以及家庭良好的音乐氛围,促使李世康的孙子李奕成,也踏上音乐道路。李奕成今年18岁,从小弹钢琴,现在学习低音提琴。假期,爷孙俩常聚一起,听黑胶唱片,研究乐曲演奏。
傍晚,李世康关闭音响,收好唱片,心满意足。“他(李世康)是音响‘发烧友’,他家那套音响,重金打造,调试顶级。”王福立说。但是,李世康有时却拿出从前的“廉价塑料”唱片,三五毛钱一张,听听“记忆中”的声音。
设备不断变化,愈加先进,但不变的是,鼓浪屿人对音乐的热爱。
征集令
即日起,厦门日报“75年·75人”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火热开展。本报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75张“新闻面孔”,欢迎您推荐或自荐。受访者不受年龄、职业、身份限制。
推荐条件
●展示厦门城市形象的代表人物
●各行各业拼搏奋斗的出彩人物
●名字折射时代印记的特色人物
●重要历史节点的亲历者见证人
●融入厦门生活有故事的外国人
●有传奇经历和闪光点的平凡人
推荐渠道
●拨打厦门日报读者热线968820;
●发送推荐信息至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;
●通过新浪微博向“@厦门日报”发送私信。
特别提醒
推荐人选的文字须包含以下几个要素:一方面要留下被推荐人的姓名、电话、性别、年龄、职务和居住地,并附上简要故事作为推荐理由;另一方面也请推荐人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。
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
记者:朱道衡 摄影:林铭鸿 海报制作:陈露露 王冰心
编辑:罗小州 值班主任:蔡萍萍配资手续费
李世康厦门歌舞剧院音响鼓浪屿音乐发布于:福建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Powered by 牛策略_线上股票配资网_在线炒股配资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